教育界、幼兒發育領域的研究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證據,可以證明,從寶寶出生開始,爸媽對他講的話越多,寶寶的總體認知能力就越強,因為語言的發育可以促進大腦的整體發育。甚至社會學領域的研究都發現,中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小孩子,他們嬰幼兒時期的環境差距最大的一項,不是錢,而是父母對他們所說的話 ! 在這些證據前面,西方一些國家的政府教育部門,已經把講話列入消弭貧富差距的教育手段,換言之,他們在低收入家庭為主的公立幼兒園裡,特別加入與孩子對話、幫助他們閱讀的教程,以期彌補這些孩子與同年齡環境較好的孩子之間的環境差距。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告訴你,如何針對孩子的發育階段,做一個愛講話、講好話的父母。
0~6 個月:嬰兒語言大作戰
雖然這個時期的嬰兒還很小,小到聽不懂人話,但其實這個時期奠定了寶寶學習語言的很寶貴的窗口,此時他所聽到的聲音,會對他今後的發育有相當的引導作用,而如果父母從這一階段就開始盡量多的和寶寶對話,這也奠定了父母開啟寶寶大腦發育的一條基礎之路。 那麼說些什麼呢? 畢竟這個時候的嬰兒並不會說話,最多就是發出一些咿咿呀呀的嬰兒語言。沒有錯,就是這些咿咿呀呀的嬰兒語言,爸媽不要無動於衷。首先,你一定要對寶寶的聲音有反應,他一開始噠噠噠,你就要當成他在對你講話,就要講回去。其次,講些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用那種最誇張的嬰兒表情和語調,因為你要吸引他的注意力,讓他更高興的對著你噠噠噠的講回來。
6~18 個月:指認的力量
這一時期的嬰幼兒,會一點點聽懂大人的講話,雖然他還不會說,可是他聽得懂的東西卻是越來越多的。所以爸媽在和寶寶相處的時候,就要盡量多的和他講話,為他儲備更多的詞彙與語言知識。講些什麼呢? 帶他指認周圍一些看得到的東西,比如身體的部位,比如家具的名稱,比如食物、比如形狀、比如顏色,還有你做的事情也要講給他聽,比如我現在要打開冰箱門給你拿點心嘍。
18 個月~3 歲:問答型的對話
這一時期的幼兒已經開始講話了,所以爸媽就要開始和他進行更有意義的對話,還要多問他問題,你手裡拿的是什麼,昨天我們去了哪裡,等等。此外,正因為小孩子在這個階段開始講話了,爸媽要逐漸摒棄嬰兒語言,比如疊字的肚肚、飯飯,也不再需要特別用誇張的表情和語氣。這一時期對寶寶發育而言更重要的,是爸媽用正常語氣講話,並且要用正常的詞彙,也就是說大人該怎麼講話就怎麼講話,不要故意遷就小朋友的習慣和詞彙。你講得越正常,小孩子學得越快。
3 歲以上:讓孩子講故事
這時候的小朋友,日常對話已經沒有問題,那麼就要開始訓練他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通俗的說,就是訓練他講故事了。當然啦,我們並不能指望 3 歲的孩子真的能夠自己講一個故事,但是我們引導他描繪清楚一個事情,比如你可以問他,昨天我們一起去遊樂場的事情,我們先玩了哪個,後玩了哪個,哪些是你喜歡的,喜歡的是什麼,我們吃了什麼點心,你還記得哪些小朋友……我們幫助他做一個條理分明的描述,慢慢的,小孩子的表達能力會有長足進步。質量往往比數量還重要
沒有錯,現在已經有足夠多的證據說明,爸媽和小孩子講的話越多,小孩子的大腦發育就越活躍,他的各項認知能力都發育得越好。但是我們也必須正視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父母和小孩子相處的時間是有限的,而孩子由其他人照顧時,你往往無法控制照護人對孩子說多少話。另外一個方面,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講話講些什麼,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數量很重要,質量也不可忽略。現在已經有學者專注於質量方面的研究了,而目前的數據也證實了質量的重要性。
那麼,什麼是語言的質量? 那就是父母所用的詞彙。當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會直覺使用一些嬰兒語言,以拉近我們與小孩子之間的距離。這樣是很好的,只是當我們形成習慣以後,往往會忽視孩子已經長大的事實,而當小朋友 2、3 歲之後,我們還在習慣性使用嬰兒語言、簡單的詞彙,那反而拖慢了他的發育。至遲 3 歲開始,爸媽就應該注意自己同孩子講話所使用的詞彙了,千萬不要故意去避免一些你覺得對孩子來說太深奧的詞,比如成語、專業名詞等等。孩子聽不懂怎麼辦? 他會問,你就跟他解釋。怕你解釋不清楚? 沒關係,能解釋到什麼程度,就到什麼程度,慢慢的,你的解說能力會提高,而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更是會躍進式的發展呢。
授權文章 © in媽咪育兒新知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