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CDC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的報告指出,溺水是1~4歲兒童受傷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教導孩子游泳時,學習如何自救是Oovi游泳課程中的一大重點。我們一直相信,讓孩子用身體去記憶,在緊急時能夠運用平時練習的技巧讓自己脫離險境。
水中安全從一進入 Oovi 的泳池就開始了!
在Oovi連下水都是一件大事!怎麼說呢? 在開始游泳前Oovi老師們一定會一組一組的提醒進入泳池的方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養成,因為並不是所有的游泳場地都是經過安全及友善孩子的設計,「安全進出泳池」是游泳安全的的第一個環節,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大重點。
學會安全進出泳池後,其他水中安全觀念的養成,像是爸媽與孩子間在下水時的默契培養(用眼神或是說話的方式確定好彼此都準備好了才下水);水上浮板爬行練習、水中韻律呼吸、岸邊猴子爬行、水中觸底跳躍、水上抱漂浮物仰漂...等,都是水中安全教育的實踐,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們在水中熟悉這些動作,在需要的時候能馬上運用。我們要教導孩子的,不只是親水適水,更要讓他們學會安全的離開水。
水中脫困的四大重點:適水性、體力、自救技巧、臨場反應
體力養成
我們都知道在水中活動很消耗體力,當遇到危急時,更是需要花費很大的體力脫困,長期接受游泳課程的孩子,除了熟悉水性之外,也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滴儲備了良好的體力,游泳是需要運用到全身各部位的肌肉與協調性。Oovi 在幼童游泳課程中,加入了許多有趣的教具,像是水上飛索、水中繩索...等,透過有趣的教學設計,引導孩子們進行活動;水上飛索是肌力與爆發力的體驗,激發腎上腺素的爆發力在危急時常常是救命的關鍵;水中繩索更是可以訓練到孩子們不常用到的背部肌肉,抓握能力、平衡感以及專注力,對於日常生活上孩子們的其他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 (像是握筆、上課時聽講所需的專注力)。
自救技巧
- 水上漂浮物爬行練習
水上的爬行相較於陸地難度高出許多,因為水中的浮力與張力使得寶寶需要運用更多的肌力以維持平衡並且控制身體。
- 仰漂練習
寶寶5個月左右,開始產生「頸部翻正反射」,這表示寶寶有能力坐起來了,但也因此他們開始反抗回到最初在羊水裡漂浮的狀態。在oovi我們用溫和的方式引導寶寶學習。讓寶寶從緊靠著父母,並給予肩頸全面性的支撐,藉此建立寶寶的安全感與信任感,循序漸進的拉開距離並且減少支撐,在仍然感覺到親密感的狀態下,寶寶慢慢在最少的陪同能夠獨立完成漂浮,而不感到驚慌。
- 岸邊爬行(Monkey Monkey)
Monkey Monkey是集中自救能力的動作,不管在何處都能爬行到安全的地方上岸。藉由水的浮力,孩子的雙手可以輕鬆支撐起身體,學習控制身體的高低,雙手交互行進時能刺激大腦左右連結,增加身體平衡及協調能力,還能訓練雙手抓握、上肢肌力。
- 觸底跳躍
孩子學著利用觸底跳躍、手部下壓讓身體浮出水面,搭配水中韻律呼吸、手扶岸邊(池邊) 及抓取漂浮物來增加水中待救時間或自行上岸。
- 水中轉身
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在危急可是能夠幫助孩子自行脫困的關鍵動作喔!當孩子不小心掉進水中,他如果能夠在水裡轉身,就有機會順利返回岸邊攀爬到安全的地方。
- 安全上岸
在進入水池前,我們需要給孩子最重要的觀念是,安全進出水域。不論是在室內的泳池或是室外的水域,安全的離開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從日常課程中,我們讓孩子練習安全離開水的方式,游回岸邊上岸或是游到爸媽的身邊,這樣的練習很重要,當孩子遇到危急時他們可以透過日常經驗,判斷並且行動,幫助自己脫離險境!
臨場反應
培養了適水性、學習了水中自救的技巧後,臨場反應的學習也不可缺少,平常的游泳課我們可以讓孩子不斷練習自救的技巧,但真正發生狀況時孩子有辦法冷靜應對、運用所學卻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 Oovi 老師們設計了許多情境課程,幫助孩子思考及體驗危急時可能遇到的狀況,這是學習自救最難也最重要的課程。
- 落水情境課堂演練
老師和爸爸、媽媽營造了一個情境,讓小朋友去思考,落水的當下該如何自救,如何將平時所學融會貫通於危機處理上,2~4歲的孩子開始有許多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他們透過模仿接觸並與這個世界產生連結,Oovi讓孩子在更開闊的想像世界裡,自然而然的親近水,不懼怕更能冷靜面對身處環境的試煉,這才是真正記憶在身體裡的識水性!
- 救生員體驗 (主題教學課)
Oovi 老師們專為幼童游泳班設計的一堂情境課程,希望透過趣味的方式,讓孩子在水中自救及救人有更真實的體驗及感受。透過:「有人落水時該如何協助」、「著衣下水體驗」、「遮蔽物下潛水」、「善用各種可能的漂浮物」等情境演練,讓孩子體驗意外發生時可能遇到的狀況,並學習如何脫困。
翻轉你對水中自救課嚴肅又枯燥的想像
單堂體驗課,初階班/進階班 熱烈報名中!
授權文章 © Oovi 無比親子同樂館 版權所有